为何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进入中小学成为必修课?
问答
8
为何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进入中小学成为必修课?
-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活和网络中成为热词。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也备受关注,编程作为核心技术进入课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青少年编程教育逐渐兴起,引发家长关注:是否越早学习编程越好?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
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编程渗透率为44.26%,英国接近10%,而中国仅为0.98%。在信息化社会中,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生活。因此,现在让孩子学习编程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2016年,教育部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并引入STEAM教育。2017年,发布规划,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在政策支持下,省份如浙江已将编程纳入高考,南京将其列入中考特招生项目,进一步激发了编程教育热潮。
信息学课程受欢迎是因为信息奥赛获奖可增加名校录取机会,良好的信息学成绩也有助升学。编程教育不仅在于培养程序员,更在于培养“编程思维”。小学高年级接触编程较合适,因为编程涉及一定数学基础。
学习编程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细心、专注和自我纠错能力。编程不是为了写代码,而是发现多样发展空间和选择。
2024-12-05 1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