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大纲?

1、知识范围(1) 理解人体生理学的目标和研究内容。(2) 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 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2、考试要求(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理学的研究层次包括:细胞、分子水平;系统水平;整体水平。(2

目录

生理学考试大纲?

生理学考试大纲?

1、知识范围

(1) 理解人体生理学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2) 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 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2、考试要求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理学的研究层次包括:细胞、分子水平;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急性实验法: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以及慢性实验法。

(3) 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涵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细胞、组织、的自身调节。

(4)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详述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知识范围

(1) 理解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 熟悉兴奋性的概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肌细胞收缩的机制及刺激条件。

(3)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2、考试要求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协同转运,以及胞吞和胞吐。

(2)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详述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发的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机制,以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和特性,包括膜通透性改变的实质和离子通道的特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和刺激条件。

(3)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血液生理

1、知识范围

(1) 理解血浆酸碱度、各种血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抗凝与纤溶、Rh血型系统、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血沉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

(2) 熟悉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特性。

(3) 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概念、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考试要求

(1) 血液与内环境的关系,包括体液、内环境的稳态、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如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以及血浆酸碱度。

为啥生理学那么难,怎么才能学好?

生理学是一门探索人体功能的实验性科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悉心积累知识,我们能够逐步理解其复杂性。细胞章节提供了基础概念,涵盖了跨膜转运、动作电位、信号转导及肌肉收缩等关键过程。随后的章节则深入探讨不同系统的生理功能,既有共性也有独特之处。在医学学习中,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本质远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沿着医学之路不断前行,尽管其中并无捷径可循。

826细胞生物学参考书目?

生理学专升本考试的教材版本有多种选择,每一版教材都覆盖了考试大纲中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版本:

《生物化学》(2002年第三版)

这套教材由王镜岩等编著,共分上、下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因VIII》(中文版)

由Benjamin Lewin编写,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版本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细胞生物学》(2000年,第1版)

由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合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细胞生物学》(2002年,第1版)

该版本由刘凌云、薛绍白、柳惠图合著,同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理学》第六版

主编为姚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版本详细涵盖了生理学的各个方面。

以上教材版本均为生理学专升本考试的主要参考书目,学生可根据个人偏好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版本进行复习和准备。

生理学必背考点?

考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

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扩散物质:包括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这些物质具有脂溶性和较小的分子量。

特点:

不需要载体;

不消耗能量;

扩散的结果是使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 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小分子亲水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带电离子如Na+、Cl-、Ca2+、K+等。

3. 主动转运: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考点2 血液

1. 红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

男性:(4.5~5.5)×1012/L,女性:(3.5~5.0)×1012/L。

2.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 白细胞生理

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数量: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4. 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L。

功能:

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

生理性止血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22462.html

(4)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08月13日
下一篇 2024年08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