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作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是在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方面。本篇词作通过春花秋月的意象,引发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他作为阶下囚的悲愤与无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上阕: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以春花秋月的美好起笔,却反问道何时才能了结,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悔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字点明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春风再次吹入小楼,却让他更加痛苦地想起已灭亡的故国,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但又忍不住去想,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曾经的宫女容颜已老,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也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无奈。最后一句“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愁思具象化,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既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又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把词人内心的悲愁悔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成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