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介绍2025年宁夏专升本学校名单及其详细信息,包括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大学和宁夏理工学院等院校的历史、发展及其学科设置。
2025年宁夏专升本学校名单有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能源学院、银川科技学院,具体院校详情,请看以下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宁夏医学院。1962年改称宁夏大学医学系。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2002年,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并入宁夏医学院。2008年8月,学校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并入宁夏医科大学。至此,学校成为宁夏唯一的医学高等教育学府。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有教职员工及医护等人员78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433人(含临床教师)。有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1150人,全日制在校生13612人(含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留学生)。有雁湖、双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700亩,设有18个教学机构,11个科研教辅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2所教学实习医院。
学校有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2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自治区级特色优势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有3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3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7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物学进入ESI全球前1%,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4个部(委)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0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4个,自治区基础医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自治区级研究所13个。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修德济人、笃学精术”的校训,凝心聚力,力争一流,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等医学院校。“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着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宁夏师范大学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原州区,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获得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资格。2016年成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学校。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11月,获批“自治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宁夏师范学院列入2024-2026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扎根宁夏南部山区,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坚持“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社会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宁夏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位于石嘴山市星海湖畔。
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石嘴山联合职业大学、宁夏石嘴山职工大学、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被列入区市两级政府共建单位,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8年被自治区确定为“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12个二级院(系),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教8个学科门类,打造了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会计为首批增列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化学、汽车服务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和英语等12个专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理事长赵惠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经济管理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全国巾帼文明岗。已成为全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高校、首批全区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已建成全区高校首家退役军人服务站。
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宁夏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重点产业发展、石嘴山市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紧抓教育部“四新”建设发展契机,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对接宁夏和西部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智慧金融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创新型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建设有宁夏新工科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个、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一流基层教学组织10个、自治区现代产业学院3个,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教育部原创文化精品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个、自治区“互联网+教育”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项、自治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项目1项,在建高水平本科教育项目408项。获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48门、自治区教学成果奖7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30项。
通过对宁夏各大专升本院校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在教育质量、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与成就,为宁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4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