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是提供公共营养师培训的重要机构。培训班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课程覆盖基础营养学、公共营养学、营养与慢病、膳食调查与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食品营养评价、膳食管理与设计、食谱编制、营养咨询和教育等内容。该培训采用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辅导方式,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完成学习通过考试后,学员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通用。培训对象包括从事或准备从事营养和健康管理的人员,如医疗、教育、社区等领域工作人员,以及对营养学感兴趣的各类人士。中山大学公共营养师三级报考条件包括在本职业连续工作6年以上,或取得本职业四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或取得本职业四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并经过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获得结业证书,或具有医学或食品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或具有非医学或食品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或具有非医学或食品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并经过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获得结业证书。中山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隶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生理作用,以及食物中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预防。专业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营养学涉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中的分布、运输、消化和代谢,食品卫生学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如有害因素的检测和监督。该专业2007年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9年建立了广东省膳食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功能性食品与营养健康、食品安全与资源开发应用。师资队伍有博士生导师和引进人才。课程内容涉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临床营养学、食品毒理学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科研成果包括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资助、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参与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就业领域涉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机构等领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西医综合或卫生综合,复试科目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源自原中山医科大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成立于1997年。该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营养学系有14名专任教师,包括7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10名博士生导师,在膳食营养与健康领域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营养膳食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防治慢性病的膳食模式,以及食物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效应及风险评估。该学科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涉及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方面内容。课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涵盖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法律法规等知识。营养学系组织活动如全民营养周,通过游园会形式,向师生和社区居民传播营养健康知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起源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系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于1997年与医学营养学系合并。该系现有14名专任教师,包括7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2位副研究员,其中10人是博士生导师,11人是硕士生导师。营养学系教授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涵盖临床营养学、妇幼营养学和食品毒理学。科研重点在于膳食、营养与健康领域,研究方向包括代谢性疾病的膳食防治机制、慢性病的膳食模式研究,以及食物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与风险评估。研究成果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系与广州瘦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开展了面对面产学研交流会。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表现突出,是国内公共卫生与营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