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考了健康管理师证书,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这个职业到底需不需要卖产品?其实,健康管理师的核心价值并不在销售环节。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健康管理师》明确划分了工作范畴:健康风险评估、干预方案制定、生活方式指导等专业服务才是本职。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机构把健康管理师当销售员用的现象,比如某些体检中心把套餐推销任务强加给持证人员,但这恰恰模糊了职业边界。
健康产业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职业定位的混乱。有些私营机构为追求短期利润,要求健康管理师绑定销售保健品或仪器设备,甚至将其收入与销售额挂钩。这种模式看似让从业者多了一条创收渠道,实则损害了职业公信力。去年北京某健康机构就因强制推销被消费者投诉,最终因过度营销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专业健康管理应当建立在科学评估和个性化服务基础上,而非商品推销。
真正可持续的职业路径在于专业价值变现。在一线城市,具备扎实专业背景的健康管理师时薪可达300-500元。他们通过深度咨询、企业健康项目合作、线上课程开发等方式实现创收。深圳某健康工作室创始人王敏的案例就很典型:组建三人团队专注慢性病管理,与三甲医院合作开展糖尿病干预项目,完全摆脱了产品依赖,年营收稳定在百万以上。
行业规范缺失仍然是主要痛点。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导致部分从业者为生存被迫选择销售分成模式。但卫健委年初发布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已释放积极信号,其中特别强调要区分专业服务与产品销售行为。这份预计2025年实施的规范或将改变行业生态,把职业重心拉回专业服务轨道。
消费者也要学会识别健康管理服务的本质。当遇到开口就推荐高价保健品的管理师,不妨问几个专业问题:上次营养评估使用的什么量表?运动处方依据的是哪版指南?这类问题能有效区分销售导向和专业导向的服务者。毕竟专业的健康管理方案应该像量身裁衣,而不是兜售现成货架商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