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田区某社区活动站,总能看到王琦的身影。这位扎根深圳近十年的健康营养管理师,今年依然把大半时间泡在社区里。她的帆布袋总是塞着食物模型和放大版的营养成分表。‘许多阿叔阿姨老花眼严重,字太小根本看不清。’王琦用小木棍点着图表上的反式脂肪酸标识,二十多位老人齐刷刷戴上老花镜往前凑。这个月她跑了七个社区工作站,主题都是教老年人识别包装上的健康陷阱。
去年深圳启动的老年营养改善计划里,王琦团队设计的‘彩虹餐盘’工具成了明星项目。红黄绿三色分区直观展示蔬果、蛋白质和主食的配比,比抽象的热量数字更易操作。南山区几位糖尿病人用这个餐盘调整三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平均下降1.2%。社区医生发现工具简便便申请推广,现在全市已有六十多个服务站在用。王琦最近在工具包里加了便携式调料勺组,专门解决老人‘吃盐超标不自知’的老难题。
早餐铺的肠粉、茶餐厅的菠萝油,这些广式经典在王琦的食谱改造中焕发新生。她用魔芋粉替代部分澄面降低升糖指数,在叉烧酱里调入香菇粉减少钠含量。实验阶段请三十位老街坊盲测,七成吃不出明显差异。‘改良不是消灭传统,是让美味和健康共存。’上个月她刚帮三家连锁茶餐厅调整了菜单,主打菜热量降低15%的客单价反增了8%。
货架前举起某款网红奶昔,王琦指着配料表第三行的麦芽糊精:‘这东西升血糖速度比白糖还快。’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新规要求字体不得小于1.8毫米,但她实测发现老年群体仍需辅助工具。团队开发的配料表解码卡已经迭代到第四版,用交通信号灯原理标注添加剂风险等级。有阿婆把卡片拴在购物车上,超市员工反馈说经常被借走对照。
最近王琦工作室的新课题聚焦在慢性病患者的‘药食冲突’。发现长期服用降压药的老人过量食用西柚引发不良反应后,团队整理出三十多种常见药物与食物的禁忌清单。龙岗某社区用清单做成的冰箱贴特别抢手,药剂师配合讲座后统计,相关咨询量减少四成。这个月她们开始测试小程序版本,拍照识别药物就能弹出饮食提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