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威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里,王女士正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孩子老说学校午餐味道重,扫这个营养师推荐的‘控盐食谱’真管用。”这个小小的二维码,链接的是宣威卫健委官网上公布的2025年度《基层公共营养服务指南》,里面明确写着:‘鼓励持证营养师向社区家庭提供每周不少于两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上。宣威几个大的社区服务中心,像丰华社区和西宁街道,今年都增设了‘营养健康管理角’。玻璃柜里陈列着控盐勺、限油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居民能随时取用。旁边还有台电子屏,手指点点就能查到本地注册营养师整理的‘宣威菜谱改良建议’,比如把辣子鸡的油量减少三成,既保留风味又健康。社区工作人员张大姐说,营养角开放半个月,来拿小工具的居民比她预想的多了两倍。
健康管理师的工作方式也在革新。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的李健康管理师,桌上摆的不再是厚厚一摞纸质档案,而是两台同步更新的电脑屏幕。左边显示着签约孕妈妈的24小时血糖曲线图,右边自动跳出来系统提示:‘23号孕妇下午三点血糖峰值偏高,建议午间加餐替换为苏家院苹果’。她介绍这种动态监测源于市里2025年新推的‘智慧健康管理平台’计划,平台已经接入了市内三家医院的数据。
宣威政务网最近挂出的人社局公告提到:‘新增健康管理专员岗位,需持双证上岗’——这意味着同时拥有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证书的人才能应聘。公告还特别强调该岗位将负责特殊老年群体的送餐配餐监管。这种复合型岗位的要求,让宣威本地职业教育机构的报名电话变多了起来。
工作节奏加快,这些专业人士的地域特质反而更鲜明了。在龙潭镇的健康讲座上,营养师小陈端着土陶碗示范杂粮饭搭配,碗里是本地特产紫云宝土豆和龙场薏仁米。她不用PPT投影,而是在小黑板上手绘营养结构图,边画边讲:“像这种带皮的土豆块,留住了花青素,比白米饭管饱多了。”十来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家,没人打瞌睡,下课还围着她问蒸土豆要几分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