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管理师在看似供不应求,但现实却像一场热闹集市里的抢手货——人人都说缺,可到底缺在哪儿呢?政策层面,《健康2030》规划明确要求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健康管理师作为团队核心被寄予厚望,甚至被称作'三甲医院与患者间的桥梁',既要监测家庭健康,又要协助挂号转诊。需求预测更夸张,未来5至10年需要200万专业人才,而目前全国健康管理服务比率低至1/15万,相当于15万人挤一个岗位,这僧多粥少的场面简直比早高峰地铁还刺激。
可翻翻人才储备的底牌,尴尬就藏不住了。欧美国家早把这职业玩得风生水起,比如美国三十多万健康管理师渗透进社区、养老院各个角落,每10人就有7个享受服务;日本营养师队伍壮大到40万,而咱们专业人才还卡在1万门槛打转。慢性病浪潮更是火上浇油,国内超2亿高血压患者和近亿肥胖人群的'三高'现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配上健康管理的'三低'困境(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活脱脱像请了位健身教练却发现他只会喊加油。
培养机制也透着股拧巴劲儿。国家把亚健康管理师和儿童健康管理师列为优先项目,但学科要求跨界得让人眼花——营养、心理、运动、康复都得懂点,逼得从业者恨不得化身八爪鱼。更别提老龄化加速下养老服务的踉跄步伐,设施简陋、专业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让健康管理师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炊'的窘境,毕竟总不能指望用算卦来测血糖吧?
当市场把'紧缺人才'的帽子扣得震天响时,某些培训机构倒是嗅到商机摩拳擦掌。不过政策落地就像慢炖锅,多省嚷嚷着支持行业发展,可具体到岗位编制、职称体系还在'赶工中',导致部分从业者卡在'半医护半参谋'的模糊地带,手里攥着营养评估表,脚下却踩着政策真空区,这场供需之间的探戈跳得磕磕绊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