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线上健康管理师服务逐渐成为热门,但伴随而来的争议和质疑声也从未停歇。不少人发现,打着专业旗号的健康管理师背后,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高价推销甚至连环收费的陷阱。这种服务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消费者又该如何分辨其中的真伪?
健康管理师这一职业本身具备官方认证资质,需要通过正规考试获取证书,但部分线上机构却利用信息差制造骗局。有的机构承诺“交钱包过”“免考拿证”,实则通过伪造证书或无效培训骗取费用。更常见的情况是,以减肥、调理体质为名,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产品。例如宣称“无需运动节食即可瘦身”,随后以代谢差、体质特殊等理由,多次要求追加购买“分解脂肪”“排毒调理”套餐,费用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
这类骗局往往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精准投放广告,利用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焦虑心理。所谓的健康管理师常伪装成专业营养师或体重规划师,前期通过低价体验套餐建立信任,随后逐步升级话术,甚至用“脂肪反吸收危及健康”等恐吓性说辞逼迫继续消费。部分机构还会伪造成功案例,宣称使用产品后快速减重,实际寄送的产品多为普通代餐食品或益生菌,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腹泻等不良反应。
行业乱象的核心在于资质审核与监管缺失。尽管国家明确规定健康管理师需满21周岁并通过正规考试,但线上平台难以核实从业者真实背景。部分机构甚至与无资质人员合作,通过夸大证书效用吸引考证人群,再以“包就业”“高额补贴”为饵收取培训费,而所谓补贴往往存在地域限制和领取门槛。消费者一旦轻信这些承诺,极易陷入“交费-考证-无法就业”的恶性循环。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认知。正规健康管理服务不会以“绝对效果”作为卖点,更不会要求提前支付大额费用。在选择服务前,可通过人社部官网查询机构资质,对于声称“低价速成”“一考双证”的营销话术保持警惕。若已遭遇骗局,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避免因轻信二次收费的“追回服务”再次受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