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行业乱象:多少人因虚假承诺损失钱财?

近年来,健康管理师相关培训、考试及产品营销领域的诈骗案件频发,大量消费者因轻信虚假宣传蒙受经济损失。这类骗局往往以高薪就业、资格认证或健康管理服务为幌子,通过虚构资质、夸大证书价值、伪造考试流程等方式诱导用户支付费用,形成了一条从招生到售假...

近年来,健康管理师相关培训、考试及产品营销领域的诈骗案件频发,大量消费者因轻信虚假宣传蒙受经济损失。这类骗局往往以高薪就业、资格认证或健康管理服务为幌子,通过虚构资质、夸大证书价值、伪造考试流程等方式诱导用户支付费用,形成了一条从招生到售假的灰色产业链。

在职业资格认证领域,部分培训机构以“包考包过”“官网可查”为卖点收取高额费用。例如,有机构声称只需缴纳1980元培训费即可代报名考试,后续又以报考费名义收取额外费用,但实际提供的考试并非国家统一组织,证书亦无法在正规渠道查询。调查显示,部分受害者不仅未获得承诺的证书,甚至连考试本身也由机构自建网站操控,成绩查询系统形同虚设。这类骗局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获取职业资格的心理,将普通培训包装成官方认证通道。

更隐蔽的诈骗手段出现在健康产品营销环节。某些自称健康管理师的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减肥案例,以“个性化调理方案”为名逐步诱导消费。初期以数百元低价产品吸引用户,后续再以代谢调理、脂肪分解等伪科学概念要求追加费用,单个受害者累计损失可达数万元。部分机构甚至通过伪造体检报告、夸大健康风险等方式制造恐慌,迫使消费者持续购买高价产品。

针对老年群体的投资型诈骗同样猖獗。有犯罪团伙注册健康产业公司,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切入点获取信任,再虚构体检中心扩建项目,承诺年化收益率9%吸收资金。这类骗局通过前期按时付息营造可信度,待资金池扩大后便停止兑付,涉及金额最高达2亿元,受害者超过800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机构通过私募基金、担保公司等合法外壳掩盖非法集资行为,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

这些诈骗行为呈现出跨地域、跨平台的特点,既有传统线下会销模式,也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精准投放广告。诈骗分子常通过购买快递信息、网络行为数据锁定目标人群,再以专业话术层层推进。尽管各地已查处多起案件,但行业准入门槛低、资质审核不严等问题仍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空间,消费者在选择相关服务时需格外警惕官方认证渠道与资质核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59648.html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7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07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