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在家庭医生团队里总被当作能上天入地的‘全能选手’,可现实中的他们更像是一台被按下循环播放键的复读机。重庆8770个家庭医生团队里,健康管理师既要监测血压血糖,又要处理健康咨询,还得在电子档案里当数据民工,偶尔还要面对患者‘看个病都看不好’的灵魂质问。这种既要懂医学又要会沟通,既要管数据还要背指标的工作状态,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医学界的瑞士军刀’——功能多到记不住说明书。
他们的工作日常堪比大型真人秀《挑战不可能》。按照重庆某卫生室的描述,一个四五人的团队要服务上万居民,健康管理师得在随访、门诊、数据录入之间无缝切换。巫山县的邵颖医生边坐诊边做慢性病随访,入户服务全靠‘抽休息时间去’,这种操作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偷偷修炼了分身术。更魔幻的是,有些居民拿着三甲医院专家的标准来评价健康管理师,仿佛在菜市场买土豆非要鉴定是不是法国进口松露。
绩效考核这件事让健康管理师们体验到了什么叫薛定谔的KPI。重庆某社区的电话抽查考核方式,让明明上门服务过的案例可能因为老人记性不好就变成‘虚假服务’。这种‘你做了但别人说没做就等于没做’的量子纠缠式考核,成功让健康管理师们领悟了职场生存法则——不仅要干实事,还得学会给服务对象做记忆强化训练。北京昌平区倒是玩出了新花样,用AI辅助平台和24小时值班电话打造智慧家医系统,就是不知道AI能不能帮忙解决那些空号错号的签约居民。
待遇问题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重庆搞了3000多人的‘县聘乡用’改革,每月300块的全科医生津贴在房价面前就像往长江里撒胡椒面。九江湖口县的133支团队在乡间小道穿梭时,可能更羡慕平安健康那些有北大医疗认证的同行——至少人家还能靠商业保险加持搞‘医险协同’。当健康管理师们背着药箱走村串户时,他们或许在思考:这份需要医学知识、沟通技巧、数据管理能力的职业,什么时候能摆脱‘廉价劳动力’的标签?
智慧医疗的春风倒是吹来了新希望。江西开始推广健康档案100%在线可查,北京用分级分类管理把老人分成活力型、半失能型、完全失能型三档,这种操作堪比给健康问题打游戏副本。湖口县给失能老人建家庭病床的操作,让健康管理师们从‘上门服务’升级成了‘居家医疗系统管理员’。只是不知道当所有地区都配备智慧健康一体机后,健康管理师会不会集体转型成人工智能训练师——毕竟教AI识别老大爷的方言描述症状,可能比考医师资格证还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问考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kaoba.com/news/61662.html